山河已秋 > 其他类型 > 1988:重回人间混几年 > 第237章 补短板(2)

第237章 补短板(2)(1 / 5)

春秋时期发生的种种令后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,如同教员所说,其实概括起来无非是“善弈者谋势,不善弈者谋子”这十一个字而已。

只不过,“谋势”这两个字说起来很简单,但真要做到的话,其难度何止一星半点?

因此,春秋时期的“谋势者”们,往往会翻车,最终栽倒在“谋子者”手下。

而这其中,当以吴王夫差和宋襄公这两位谋势者最为出名;

当然,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后世,这两位也被黑的最惨……

………………

公元前494年,吴王夫差在夫椒之战中大败来犯的越军后,乘胜长驱攻入越国腹地。越王勾践仅剩五千残兵,退保会稽山。

大好形势之下,吴国君臣却就如何处置越国发生了重大分歧……以伍子胥为代表的一派,指出越国“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(chóu)”、“三江环之,民无所移,有吴则无越,有越则无吴”,生存竞争的矛盾不可调和,主张乘势灭越;

而太宰伯嚭(pǐ)一派则认为“闻古之伐国者,服之而已。今已服矣,又何求焉”,主张按中原争霸的规则办,接受越国的求和。

经过一番激烈争论,吴王夫差最终采纳伯嚭的意见,接受了越国的求和。

此后,夫差又对越国长期采取怀柔羁縻的政策,让越王勾践得到了“十年生聚,十年教训”的战略喘息期,最终成功翻盘,灭吴取霸。

后世史家,多将吴国之败归咎于夫差在会稽山下的这次决策。

而很多所谓的“民间史学家”实在看不懂夫差和勾践这两大高手对弈的棋路,他们又勇于替古人分忧,于是便“列举(编排)”出了一大堆干扰夫差决策的花边八卦。

比如说,伯嚭被越国的糖衣炮弹击倒、夫差本人惑于女色,刚愎自用等巴拉巴拉的,硬是将越国的公关运作和战略忽悠拔高到了中国史上的顶尖水平。

呵呵,

历史就这么简单?

但凡能成为上位者的人,尤其是在春秋这种无义乱世成为一代雄主的上位者,哪有什么简单角色!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对于这件事,某本叫做《历史的棋局》的书大约是这么解释的:

事实上,吴越之争,由来已久。

而且这种矛盾,是先天自带的。

如果你手中有份春秋时期各国辖域的地图,在上面找到吴越二国的位置,然后稍稍研究一下彼此的地理特征,就会明白这两国从一开始,便呈现出了“一山不能二虎”的地缘格局;

越国自称夏禹之后,为少康庶子封于会稽以守大禹之祀者(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)。

吴国则为姬周之分支。史称周太王欲传位给小儿子季历之子姬昌(即周文王),季历长兄太伯、次兄仲雍遂主动推贤让能,托词采药而离国南奔,远走江淮流域,建立了吴国(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)。

吴太伯十九世传至吴王寿梦,吴国始强。

吴、越两国的上层统治者,虽都从中原南迁而来,凭借文化或武力优势征服了当地土著,建立起国家,但越国作为南迁的先行者,生存空间却遭到后续络绎而来、拥有更先进文化以及农业、军事技术者的吴国的不断挤压。

至吴越相继崛起之际,两国间的地理形势大致如此一吴国立国于江淮流域,其核心区为富庶的太湖平原;越国则被挤压到了钱塘江和杭州湾南岸之间,一片东西向的狭长海岸平原及其以南山地。

这片狭长的海岸平原,西起杭州湾喇叭口,东至宁波海岸,即今之宁绍平原(宁波-绍兴平原)……要知道,在杭州兴起之前,江浙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会稽/绍兴为中心的,宁绍平原这一区域的重要性在当时可想而知。

而事实上,这片平原由钱塘江、曹娥江、姚江、奉化江、甬江等多条江河冲积而成,肥沃且适于稻作,委实是春秋时期不输于中原熟土的宝地。

但肥沃归肥沃,从放在春秋那种环境下,这片宝地却也有自己的先天不足。

从宁绍平原再往南,即进入浙西南山地,为龙门山、会稽山、四明山等山系切割成无数小碎片……当时居住在这片山地的越族因地理阻隔而极其分散,故被称为“百越”;

哪怕到了后世,江浙地带任然存在着“十里不同音,百里不同语”的特征,由此可见这种空间上割裂,对于吴国统治带来的难度……要知道,“越人喜作乱”这句话,可不只是单纯地指秦汉时期而已。

可即便是如此,对于越国而言,宁绍平原是其最后一块平原根据地。

若失去这块平原,就只能向西向南退人浙闽山区。山地既不适宜稻作农耕,贫瘠的产出也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人口聚落,无论是政权规模、军事组织,还是以冶金、铸剑为代表的手工业技术,都将迅速而全面地退化;

一言以蔽之,若失去宁绍平原,越国就要遭受降维打击,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期的文明程度,跌回蛮荒的部族。

鉴于宁绍平原关乎国运兴衰,故越国建都于平原西端头之会稽(即今绍兴)之后,从来都是一副以“君王死社稷”的姿态保卫这一核心区域。

最新小说: 魔修,就该有个魔修的样 罚晋 穿书:魔尊大人的掌心狐 为婢 【疯狂重生】系统逼我当救世主 火影:每周都会刷新超能力 末世:我的物品无限升级 知否:我是吴家子 投资诸天:从投资韩信开始 我的书友龙傲天